首页 > 历史小说 > 南风紧 > 第83章 江淮有党

第83章 江淮有党(2/2)

目录

沈伯群,江西吉安人,现任内阁阁员、户部尚书,经历过越朝后期惨烈的朝堂党争,接过江淮党领袖之位后,苦苦支撑,才算保住了江淮党的元气不失。接到消息后,强烈的政治敏感性让他感觉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或许会是江淮党的一次机会。

秦王一路北上,没有片刻停留,为何突然要在苏州驻跸三天,难道是为了等什么人、什么事?那问题是在等谁?为什么等?这是两个问题,又是二而一的问题。

首先,能等的无非是四种人。一是皇上派出去的人和东南党的人,可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二是江浙党人,太明目张胆了,停留的地方是苏州,时间也太长了。三是那些无党无派之人,有可能,但几十年的朝堂局势中,那些人不足以扶持。最后一种可能就是等自己。

想到这,沈伯群不免两手微抖,接着又开始分析,如果是等自己,那是为了什么?如今东南党气势大盛,江浙党节节败退,江淮党毫无建树,等自己是为了什么?难道是防着东南党?对了,就是为了防着东南党,否则今后的朝局和当今皇上在时又有何不同,想来皇上和秦王一定已经达成了默契。

既然如此,那自己该怎么办?在这敏感的权力交接时刻,自己不得不万分小心,否则一步踏错,江淮党连最后的立足之地都会被虎视眈眈的东南党人占据。冷静下来,沈伯群一番思索,门生潘耀良如今正巧在苏州公干,而且作为普通御史,又官位不显,上门拜访的话不会太引人注意。

坐到桌前,提笔写了两封信,其中一封是给自己的学生潘耀良,一封是给秦王赵世卿的。小心翼翼写好信,吩咐手下加急将信送给如今正在苏州公干的潘耀良。

潘耀良到苏州是例行的巡查,是朝廷检查地方吏治,查访民情的一项制度,尽管如今已流于形式,总要继续实施下去。收到了沈伯群的信,他虽然很激动,却忍耐了一天,等苏州府的官员全部拜见后,才去请求接见。

作为读书人,谁能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可要一展抱负,就必须得有权在手才行,江淮党已经沉寂太长时间了。五年前又棋差一招,让东南党获得了拥立之功。

秦王刚和唐海刚下完一盘棋,就得到护卫通报,御史潘耀良求见,唐海刚和赵世卿相视一笑,总算来了。唐海刚介绍:“潘耀良,江西南昌人,沈伯群得意学生,任御史台御史。”秦王点点头表示知道,就准备单独接见潘耀良。

这一次接见的时间没有想象中那么长,简单的问候,潘耀良汇报了一下此行苏州查访情况,很快就提出告辞,仿佛是一次很平常的礼节性拜访。

不过潘耀良在秦王端起茶的时候,没有如平常那样立即告别,而是上前躬身一拜,道:“殿下,臣的先生,内阁阁员、户部尚书孙阁老托臣下转交一封信给殿下。”

秦王心中一跳,道:“哦,还有这事,孙阁老何必劳烦潘御史。”

潘耀良仍旧低着头,道:“先生知晓臣下在苏州公干,特意嘱咐臣下亲自转交信件。”说完才抬起头看着秦王。

赵世卿脸上带着笑容,道:“有劳潘御史了。”说完,示意随从接过信件。潘耀良也趁机告辞。

潘耀良走后,唐海刚三人鱼贯而入,秦王刚刚看完手中的信件,看三人进来,哈哈一笑,道:“唐先生果然神机妙算,这是沈伯群让潘耀良转交的信件。”

唐海刚接过信件一看,果然如前所料,无非是对秦王进京、入主大内一事表示十分赞成,并表示愿为马前驱等等。信件中当然没办法说太多东西,只是一个态度而已,不过见到自己的策略初步成功,江淮党亦是有先见之明,不免心中得意。放下信件后,说:“王爷乃天命所归,万事自然有如神助。”邓炜和顾正来亦是马屁连连,说的赵世卿开怀大笑。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