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崛起 > 第23章 两难抉择

第23章 两难抉择(2/2)

目录

盛庸长长地除了以后气,说道:“皇上,这里是前线,你不该来的”

“呵呵,难道在盛将军的心里,朕就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吗?”

“皇上,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是觉得......愧对皇上”

“盛将军此话怎讲?”

“臣自领兵以来,连吃败仗,哎,如今的局势,臣有责任,如果臣在郑村坝打败叛军,或许,也不至于让皇上和叛军议和,皇上也不会到这前线来,皇上,臣,有罪”

“盛将军,不必妄自菲薄,自朱棣叛变以来,无数的武将弃城投降,你能一次又一次从失败中重新组织反击,朕已经很欣慰了,我大明有你此等忠臣,大明甚幸,朕甚幸”

朱允炆对盛庸的夸奖,可谓是太高了,高的让盛庸有些无法承受。

“皇上,臣,受之有愧”,盛庸连忙给皇上行跪拜礼。

“盛将军,今日朕也不藏着掖着,朕此次来这前线,是有一项任务要交给你”

“皇上,臣,万死不辞”

“朕想让你放弃长江南岸的抵抗,不要做无畏的抗争,保存实力,真正的战场,不在这里”

“皇上.....”,盛庸震惊了,他想不通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原本郡主议和,盛庸已经很不情愿了,可是他无法左右现在的局势,当看到曹国公,魏国公,甚至连皇上都来到这战事前方的时候。

盛庸觉得,皇上其实是不想议和。现在的局势相当清晰,朱棣就是冲着皇帝的宝座去的,议和?划江而治?根本不可能,皇上应该也不至于糊涂的看不清眼下的局势。

“盛将军,我知道你不理解,朕有周密的计划,但主战场不是这里,而且,朕也能明确地告诉你,议和是假,和朱棣决战是真”

顿时,盛庸看朱允炆的眼神变得立刻明亮了起来。

正在这时,大帐外有人禀报,是盛庸的布防图到了。

盛庸把布防图拿进大帐,在朱允炆的授意下,铺在了桌子上。

大帐内,六个人全都围在布防图周围,看着盛庸在长江南岸的军事布局。

十几分钟后,朱允炆的目光才离开布防图,长长地呼了一口气,问道:“曹国公,魏国公,你二位对盛将军的布防有和建议”

徐辉祖率先说道:“皇上,盛将军的布防没有问题,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叛军应该很难打过长江”

“皇上,臣也是这么觉得”,李景隆也说道。

盛庸对自己的布防,还是相当自信的,他随后又补充道:“皇上,叛军士兵多是长期居住在北方,不善水战,少数的投降叛军的淮河水兵,不足以和朝廷强大的长江水师抗衡,不足为惧,而且,朝廷的战舰性能更优,更大,优势明显,足以碾压叛军,所以臣有信心把叛军阻击在长江北岸”

盛庸说完,所有人看着皇上,他们可是很清楚,皇上在奉天大殿的时候,预计盛庸会失败。现在优势明显,皇上还会觉得盛庸会失败吗?

其实现在的朱允炆也陷入了沉思,如果看表面实力和优势,盛庸没有败的可能,可历史记载,盛庸就是败了。

甚至败的原因朱允炆也知道一点,历史记载,朱棣派了他手下的大将,朱能,邱福,还有他的贴身下人狗儿,带着一百多精兵强将,在盛庸布防的浦子口以西20公里的地方渡过长江,给盛庸打的一个措手不及,然后,盛庸就败了。

一百多精兵便打败了盛庸的大军?这可能吗?

反正朱允炆是不信,可是历史记载就这么多,具体怎么打败的,并没有细说。

朱允炆也想过这个问题,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朱棣派来的这些人,渗透到了盛庸的大军中,策反了一些人。

此时的朱允炆,陷入了两难的抉择。是让盛庸打还是不打?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