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新战国七雄 > 第66章 不溃

第66章 不溃(2/2)

目录

足足数百人倒在了血泊中,肢体残缺不全,其中一些尚未死去的发出痛苦的哀嚎,恳求同伴给自己一个痛快。

凌武成没有受伤,他所在的小队,处于钢铁风暴的边缘,侥幸逃过一劫。

但此时凌家大郎已经被惊呆了。饶是当年也参加了征伐高句丽的战事,不是战场新丁,但此刻面对这等惨状,也只觉头脑发昏,口舌干涩。

莫说凌武成,便是小队的队正此时也是两股战战,面无颜色。半晌,队中有人嘶喊一声,转身向后逃去。

战场逃跑,乃是死罪,但此时大家伙却没有谁去在意此事,甚至不少人反应过来,脚步挪动间,似乎想要追随而去。

正在这时,一阵骑兵提速的声音传来。前方,敌军的炮兵不知何时已经退去,大队的骑兵排出锋矢阵型,开始向北冲锋。

骑兵的后方看不真切,但应是跟着数量不少的步卒。

“列队,列队,防御,转成防御阵势!”队正终于回过神来,声嘶力竭地吼道。

随着队正的布置,执旗也跟着一起催促战士们转换阵型。

后面的队副更是抽空一箭了结刚才的逃兵。

几名基层军官的命令让大家伙有了主心骨,迅速按照命令开始行动起来。

跑路是不可能跑路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跑路的。

明军可以跑路,反正落草为寇日子过得说不定还更舒坦;顺军可以跑路,本来就是跑出来的嘛;唐军,想什么呢?

后军有执法队监督,先不说跑不跑得出去,就算真跑了,放着好好的百亩良田不要跑山沟沟里吃土?

更何况因为自己一时胆怯,家人孩子成为奴婢,值得吗?

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回归理智的凌大郎迅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为了父母妻儿,为了良田百亩,宁可战死,岂能偷生。

等到骑兵冲过豁口的时候,没有看到乱成一片,等着挨刀子的散兵,却只见到一支支小队相互掩护并在很短时间内迅速组成几百人的圆阵,让本来打算去捡便宜的清军无处下口。

便是偶尔有落单的小兵,也极其凶悍,丝毫没有卸甲跑路放开后背的觉悟,挺着长枪就敢刺。

清军也是懵了,本来打算痛打落水狗的,怎么就成了这个局面。

骑兵还好说,借着强大的冲击力,可以迅速脱离战场,后面跟着的步兵可倒了大霉。

美滋滋过来收人头,队形都没怎么整,面对唐军严整的配合,结果可想而知。

这不对啊。这不是我想象中的摧枯拉朽!

阵型劣势,腹背受敌,他怎么就能不崩盘?

那些个士卒为什么,为什么这么自觉?不仅不跑,还自觉调整阵型?

鳌拜这下可真的是惊呆了。

这是什么神仙兵,他鳌大人的打了那么多年仗,无论是林丹汗的怯薛军、大明国的家丁队、李自成的三堵墙还是张献忠的亲兵营,从来没见过被打散、被包抄,不仅不丢盔弃甲跑路,还自觉结阵负隅顽抗的。

就算是八旗,在这等腹背受敌的情势下,也抵抗不了多久。

这些唐军,怎么就能这么快结成新的阵势,丝毫不见慌乱呢。

这也怪不得他鳌大人没见识,毕竟女真也就是在努尔哈赤的调教下才渐渐变得能打的。

老奴当年创业初期的时候,一样碰到过遇上强敌下属畏缩不敢前冲,还是自己带着弟弟和亲卫几个人上去干死20多人才吓退敌军。

便是到了皇太极年间,女真大兵几十年征战战无不胜之下,士气何等高涨,即便如此,与洪承畴的一场大战下来,也是让许多人吓破了胆,不愿再去搏命。

但是女真崛起才历练了多少年的功夫?

大唐府兵体系可是建立在三百年乱世的基础上的。

几百年的战乱下来,大唐帝国的北地健儿哪个不是武德充沛?

但凡弱小一点,早就被这人吃人的动荡混乱给吞没了。

唐兵追击的时候都不敢过分张狂,每隔一段距离,就需要整队,防止敌人逃跑过程中结阵反杀。

可见,这不是唐军一家的绝活,而是那个时代军队素质的普遍体现。

劣势之中的唐军,基层军官自动收拢兵士,各自为战,丝毫不见慌乱,竟然将局势渐渐扳了回来。

随着中军其余各部开始往豁口处救援,突入的清军顿时尴尬起来。

按照军令继续突进吧,敌军气候已成,占不到什么便宜了;想要撤退吧,双方早就胶着在了一起,便是再要脱身也极不容易。

总指挥鳌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此时他还有更大的麻烦,唐军左右两翼已经对着清军侧面开始发起猛攻,并分出了部分兵力绕后,试图四面合围。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