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新战国七雄 > 第70章 宁远之战二

第70章 宁远之战二(2/2)

目录

听了费扬古一番言语,麻子哥有些失望,又看向图海,这位满洲正黄旗的大将躬下身子:“奴才亦是如此以为。而且,今日之战,多半不会打成决战态势。最后大概是两军碰撞一番,各自收兵回营了事。”

康熙手指了指对面唐军的庞大阵容奇道:“这唐军大阵绵延,气势汹汹,难道只是唬人用的吗?”

阳光照射下,府兵们的扎甲闪着寒光,慑人心魄,较之清军暗淡的棉甲要气派多了。

这么豪华的阵容摆出来,要说只是用来吓人,确实让人难以置信。

图海道:“以两军之盛,三十余万人猬集于此,兵力无法展开。我军坚城大寨,又有人数优势,唐军在没有反复试探摸清楚虚实的情况下,定然不敢全军压上,否则一旦溃败就算依托营寨稳住阵脚也会军心震动。那李世民既是用兵大家,当不至于如此冒进。”

费扬古在一边也是微微颔首,看来对搭档的判断很是赞同。

那便是错不了了,都是军中宿将,既然判断一致,想来结果当不会偏离到哪去,这让期待一场如同科尔沁草原之战般摧枯拉朽大胜的圣祖皇帝很是失望。

有清一朝,诸多皇帝都是好面子的主,麻子哥、中二少年和十全老人这三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要是先败忽必烈,再破李世民,那自己该是何等威风。可惜,现在看来这第二个目标只能延后。

向来好名的麻子哥只得摆摆手,吩咐几位去具体指挥战事,自己又继续拉开宝镜搜寻猪头山一带,看看能否找到李二哥这位赫赫有名的雄主。

相较于清军对唐军实力的判断,唐国将领们对大清实力的判断就有些不太准确了。

跟顺治年的清军比起来,康熙末年的八旗兵在箭术上确有不如,但在火器上的造诣却远远胜出。

三藩之乱、雅克萨之战、清准战争,这些战乱大大提升了清军火器化水平。

和许多人想象中的大清以骑射取天下进而对火器弃置不用的刻板印象不同,八旗兵向来重视火器的应用。

康熙年间造了900多门大中型火炮,宽裕的财政支持下,这些炮的质量可比明朝末年数以千计的各种将军强上不少。

除了火炮,火枪兵的比率也提升了不少,自造的传统鸟枪和仿制中亚的大鸟枪,威力也很不错。就火力水平而言,毫无疑问要比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顺治朝强多了。

到了雍正乾隆年间,清军的火器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和通泊之战京师八旗家家披麻戴孝后,大放异彩的准噶尔赞巴拉克大鸟枪迅速在清军中普及开来。

等英军浮海而来的时候,大清国的火器部队早已经成了大头,而不是想象中拿着大刀长矛和弓箭的冷兵器军团。

被太宗皇帝寄予厚望的炮队毫无悬念地被清军彻底压制。

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劣势,让闪亮登场的新式兵种还没来得及大放异彩便被打得满头包。

几个倒霉蛋被炮子开了瓢,价值高昂的火炮被打的七零八落,炮身开裂、炮车毁坏、大炮砸在了地上,拉炮车的挽马受了惊吓,在队列中四处乱窜。

李二也是郁闷,本来想着炮营在手,至少可以和对方轰个旗鼓相当,结果却是如此拉垮。

无奈间,只得下令炮队后撤,步队提前出击,击破敌阵。早就蓄势待发的诸部,在令旗挥舞战鼓隆隆间,开始缓步向前推进。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