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小说 > 大清兴衰录 > 第23章 大清的几个政策

第23章 大清的几个政策(2/2)

目录

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作为摄政王,正白旗自然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冀东大片肥沃的土地。

说到这里,同学们应该能看明白,圈地运动就是清朝入关初期对关内财产的再分配,作为一个胜利者,多尔衮必须要给八旗士兵一个跟着他玩命的理由。

作为失败者(或者是无辜者)的明朝老百姓,只能任人鱼肉,在武力威胁下不得不乖乖交出自己的财产。

清政府充分发挥自己的民族习惯,强行圈占了大量的土地。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绝对不要对侵略者抱有幻想,他们可能会一时笼络,但是一旦他们坐稳了,他们的屠刀将挥得更狠,更快!

多尔衮希望建立一个永葆八旗子弟战斗力的社会结构(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但是多尔衮没有学过哲学,他不会这么认为),在这个结构中,八旗不用干活,专门负责军事训练,只要有武力的保证,满清的好处就少不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多尔衮还受到私心的影响,把最好的战利品留给了自己的正白旗(谁叫正白旗是宝贝疙瘩涅)。正是他这个私心,也埋下了以后满清贵族内部的不安定因素。

圈地运动,解决了财产的问题。但是光有地没有用,八旗自己是不会种地的,所以光解决财产问题还是不够的。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衍生出来的问题,多尔衮又颁布了投充法。

这个法是什么意思呢?

八旗抢了很多地,那么失去地的农民或者小地主,他们得吃饭,如果不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是要出大问题的。

另一方面,满清占了土地,但是没人来耕种也是没有用的。

因此,就出台了这个法。允许八旗官民招收贫民(本来可能还是个中农,现在立马变成赤贫了),我有地,你来耕种,一举两得。

当然这个政策也是有区分对待的,比如你有一块地,这块地被满清占了,那么你如果现在给八旗士兵干活,你就属于“带地投充”,你可以只需要交租,负担相对小一点。

当然如果出现这个情况,你也别高兴,嘿嘿,要知道侵略者的智慧是无穷的,老百姓是干不过政府的。由于这个简直是无本万利,因此最后实际的执行情况是,只要你有土地,那么旗兵强逼“投充”,结果你全得给他们“打工”。

如果本来就没有家产,那么负担就要比“带地投充”的人重的多,就成了满清人的奴隶。

由于搞得这两个政策实在是太不讲道理,不管你以前是地主也好,赤贫也好,地主立马叫你变成赤贫,赤贫让你变成奴隶。老百姓打架也打不过,只好使出杀手锏:逃跑。

由于汉族人的大量逃亡,使八旗子弟感到危机。

都逃了,剥削谁啊!满清政府认为这是损害了八旗人的利益,八旗人又是大清立国和维护统治的根本。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压迫老百姓方面,老百姓都斗不过政府的。于是又制订出了另外一个办法:逃人法。

所谓逃人法:就是你如果逃跑,抓到了打一百鞭子,别以为这就没事了,你还得继续当奴隶。要是窝藏起来被抓到,那么就更惨了,那就砍头,没收家产!周围的乡里乡亲,全部打一百鞭子,发配流边。

以严厉惩罚“窝主”为侧重点的逃人法不惜株连众多,引发公愤,只有一个目的:保障八旗集团的利益。

由于这个政策实在是不给人活路和希望,很多成为满奴的汉人不能忍受如此无耻血腥的压迫,在打又打不过的情况下,不得不走上了自杀逃亡的绝路。

这些政策,已经不是简单的退步的问题,这完全只是为了满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毫无规则,毫无合理性可言。可以说是大开历史倒车。

如果一直采用这样的政策,蒙古就是满清最好的榜样。

除此之外,清兵入关后,多尔衮在1644年下令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这就是禁关令。

毫无疑问,就这个不太起眼的政策,现在几乎都被忽视的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将不比鸦片战争之后任何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小。比后来的海禁犹有过之。

同学们,这个政策的可恶之处,一说大家就会明白。

改革开放的时候,为了发财,为了去广东那个未知的地方我们经常说“南下闯一闯”。

今天我们去东北,坐个火车或者坐个飞机,方便的很。

但是,在清朝,汉人去东北,那是违法的,严重的是要被砍头的,因此敢去东北的人,那都是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为了对这种行为表示敬仰,大家称之为“闯关东”。

在清朝初年这种现象不是太严重,拜清政府大力屠杀所赐,人口比较少,地多人少。历史进入到了19世纪,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加上人口从几千万变成几亿,成千上万的农民破产,满清政府禁关令依旧。于是,破产农民不顾禁令,冒着被砍头的危险,源源不断地“闯”入东北,这就是“闯关东”的来历。

相比起来,闯深圳实在是弱爆了。

除此之外,与“禁关令”相关的词,还有一个:“柳条边”。

所谓“柳条边”:就是为了严格执行“禁关令”,从顺治年间开始,清朝政府不惜代价在东北境内分段修筑了一千多公里名为“柳条边”的篱笆墙——我们可以称之为“满洲长城”。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至今吉林市北的为“新边”。边墙以东的满洲严禁越界垦殖,边墙以西则作为满清的同盟蒙古贵族的放牧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满洲入关的时候,基本上就那么点人口和家当,基本上全部带进了关内。在关外东北一带人口(包括汉人和满洲人)极其稀少。关内的满族人口大部分在享受特权,自然也不会回到东北去,关内的汉人则被限制不得去东北。

于是东北就变成了一个几乎没什么人的地方,我们都知道东北是和俄罗斯相邻的,于是后来俄罗斯轻而易举地殖民东北北部,割走了14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领土。

真可谓宁与外邦无与家奴!

这个政策的操蛋之处大家都明白了吧。

直到民国时期,张作霖用火车把大量中国人拉进东北,才避免了东北再次被瓜分的厄运。

今天我们看这几个政策,很容易看出这些政策是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纵观满清268年,满清虽然是全国性政权,但只算是部族统治,因此维护满族贵族利益是满清政府的第一要务,任何其他的东西在这一条硬杠子面前都得靠边站。

当满族的部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致的时候,满族才会维护,而两者一致的情况,只是一种偶然(比如后面要讲到的平定三藩)。

说清政府代表中国的利益,受到人民的拥护,我是不相信的,即使后世再怎么吹嘘的康乾盛世,把满清皇帝说得多么多么英明神武,满清政府的硬伤摆在那里。至于后面的丧权辱国,可以说是清政府统治的必然。

这个政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有先天缺陷的。完毕!

本文由小说“”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人生扮演游戏 星痕之门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网游之双星传说 型月之我的命运图鉴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网游:我可太喜欢叠负面状态了 足球裁决天下 葫芦帮的传奇 现实网游:开局获得秒杀技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