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 第23章 秦淮河畔

第23章 秦淮河畔(2/2)

目录

老头看见他进来,放下手里的算盘,说:“你有什么事情么?要当东西?”

“不是,大叔您这里需要伙计么?我想在这干活。”张文龙说。

“伙计,我们还真需要,我们金陵两个当铺,有时候忙不开,你多大了?叫什么名字?你口音北方人。”老头开始盘问。这老头姓张。

“我是奉天人,我叫张文龙,十八岁了。我喜欢江南,才来的金陵。”张文龙回答的很得体。

“你以前都做过什么?”张老头继续问。

“我在京城琉璃厂古董店里干过一个月伙计。”张文龙回答。

“那很好,你懂点古董更好了,我们这常常有客人来抵押古董,我们自己也卖古董。

这事我要和我们家老爷汇报一下,再决定。你明天来这里再说,先等消息。”张老头说。

他确实需要帮手,他要回去汇报一下,毕竟不知道底细,店里值钱的东西不少,不要雇来了人,偷了当铺东西就走人。

他看贼似的上下打量了一下张文龙。

张文龙现在皮肤已经不黑了,江南的太阳没有老家的毒,他天天坐车厢里,也晒不到太阳,甚至有点白。

老张头看他一表人才,多了几分好感。点了点头,问了问他家里情况有没有读过书之类的。

张文龙一一回复,说完,老头就让他先离开了,明天等结果。

张文龙出来就回到了秦淮河找查干,把经过说了,查干也感觉很顺利,明天应该没问题,都很高兴。

几人商量了一下可能发生的事情,查干就带着张文龙几人去了夫子庙吃小吃。

金陵的小吃一直很有名,即使现在也是如此,非常精致。

几十个小碟子一一排开,每个里面放那么几片东西,太精致了,这些北方人真不习惯。

查干他们吃惯了牛羊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几人吃了一桌子的小吃,可是谁也没吃饱,每个人又要了一只盐水鸭。

盐水鸭也叫桂花鸭,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爱食桂花鸭,日食一只,百吃不厌。

明代有民谣:“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桂花鸭。”一只鸭子与古书院等并列,可见金陵人对盐水鸭喜欢程度。

桂花鸭选取当年长成的湖鸭,佐以盐、醋、大葱、姜块、八角、花椒等,经腌制、浸渍、焖烧等工艺烹制而成。

煮熟的桂花鸭须等冷却后切食,脂肪凝结,不易流失,香味扑鼻,鲜嫩可口。

他们几人都是第一次吃金陵桂花鸭,都不禁大声赞美口感不错。

每人吃了一只鸭子,也都吃饱了,其它的小吃那就不喜欢吃了。

查干说:“还是草原好,江南啥都好,就是吃的不习惯,菜量太少了,包子都那么小。算了,我们去喝茶听琴”

秦淮河分两边,一边是书生聚集读书的地方,一边是歌伎卖唱的风月场所。

一到夜晚非常热闹,书生们就都溜过河去花天酒地,这些风月场所也不乏才女佳人。

秦淮河上画船萧鼓,来去繁忙,两岸水楼,入目繁华,一阵清风吹过,脂粉扑鼻。

查干也喜欢附庸风雅,他的性格和六爷不同,六爷比较深沉,喜欢肃静,喜欢爬山钓鱼,查干喜欢热闹,喜欢勾栏酒肆。

几人进了一个茶楼二楼,点了头牌,典型的江南美女,身材婀娜,明眸皓齿,淡眉秀目,顾盼生情,三寸金莲走起路来颤颤巍巍,说话也莺莺燕燕,这个女人抚琴弹唱了几曲柳永的词。

张文龙和几个蒙古人听了,谈的如何也不懂好坏,查干一边拍手跟着唱,还很陶醉。

几人一直玩到深夜,直到曲倦灯残,星星自散……

而此时,六爷在西湖的客栈小楼上,喝醉了,也信手填了一首《水调歌头》,虽然大醉之下涂鸦之作不算工整,但是颇有豪气。

他已经知道了女儿无恙,又振奋起精神了。

这些年因为女儿和妻子,即使内心强大如六爷,也有消沉脆弱的时候。

现在,他已经重生,他要好好计划他的后半生。

何惜悲白发,云卷过江东。

八千辗转尘路,诗酒且相从。

遥寄他乡明月,谁叹红颜易老,萍水泣难逢。

酣醉人不觉,擒弓斩飞鸿。

错平生,何笑我,已难同。

挂剑解甲,青栏把盏慰豪英。

粗淡铜粼朱户,闲赏寒山如画,江湖有侠踪。

阳关雪轻绝,铁马啸西风!

他写完放下笔墨,看着窗外路上的行人,杭城的街道上已经不时的有洋人出现,路旁很多洋货店铺林立。

贫者衣衫褴褛露宿街头,富者绫罗绸缎广厦万千。

这是一个新旧社会冲突的时期,是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碰撞的时代。

他看了看远处西湖的湖水和飘渺的远山,已经隐隐感觉到,这个国家不久的将来,会迎来一场大的变革和风暴。

庸者适合繁衍后代,异类适合改变历史。

六爷,是个异类......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