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30章 汇聚

第30章 汇聚(2/2)

目录

张鹿安一行来到福山县衙门,道明来意后,门卫即通传引入。

一行人经过县衙大堂,来到二进的会客厅。朱国梓看到众人到来,从主位上站起来,走出来欢迎道“贵客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大人言重了。在下张可道,南直隶寿州霍丘人(注1),见过朱大人。朱大人阻挡叛军数十天,击败叛军毛承禄部,威名早已传遍大江南北。我等升斗小民早就如雷贯耳,今日能够有幸参见,实乃三生有幸”

“哈哈,都是虚名而已,为国效忠乃是我等本分。倒是张公观甫力战殉国,为国捐躯,实乃我大明武将之楷模。可惜了。如今赠恤可曾下来?”

“回大人,礼部言赠特进荣禄大夫、太子少傅,谥庄节,赐祭葬,予世荫,建祠曰<旌忠>”抚恤金飘没的事没必要提。

“嗯,陛下圣明,光荣啊,光宗耀祖!”

“大人,如今棺椁还停留在宁海州外,我等今日过来就是为了商量海运的事”

“是的。来,本官给诸位介绍一下,这位是苏州崇明的沈家大公子沈廷扬,字季明。季明不光航海经验丰富,是在读监生,还侠骨好义,崇明堡城百姓无不爱戴有加”。

张可道等人纷纷作揖,沈廷扬立刻还礼。

其实朱国梓还没有沈廷扬年龄大,但是一个是官一个民,沈廷扬也不好计较。

张鹿安观察了一下沈廷扬,只见沈廷扬身材魁伟,以后世来看绝对一米八以上,不像此时的南方人,倒像是辽东大汉,秃顶而健壮有力,站姿笔直,挺如松柏。

“学生惭愧,年进不惑之年,还未能中举,真的有失抬举”。

“非也,如今国朝惟艰,各种各样人才都有用武之地,只要忠于大明,总有出头之日。”朱国梓安慰道,其实朱国梓自己也是贡生出仕,并非科举正途出生。

“张掌柜,你也介绍一下?”朱国梓转而看向张可道。

张可道赶忙让身,一一介绍了一下一同进来的陈新薄、陈利昭和张鹿安,陈利昭和张鹿安则行了子侄礼。

朱国梓含笑商务夸奖了一番,然后众人聊了一些,就开席了,席间宾主尽欢。

席后决定,沈家出船,张可道、张可仕、陈新薄、陈利国、张财带着其余的镖师护棺先行南下,张鹿安和陈新薄等人则留在福山,以师事朱国梓,朱国梓答应会代为照顾,并安排张鹿安、阴六和张捡临时进入县学学习。张喜负责照顾。陈新薄则带着许由和李大勇负责到处看铺子,准备打造一个经营转运基地。丘无极则以现在无事为由,返回了槎山延寿宫。

张可道带着众人在第二天返回了宁海州,还要举办仪式,仪式后,张可鹿等人再返回福山。

逝者为大,临行前还要招魂祭拜一下,寓意着肉身即将远行,希望灵魂能够跟的上,等到江宁祖地后入土为安,灵魂才能和肉身合二为一,得到彻底的安息。

虽然不能瞻仰仪容,并且非正式葬礼,但是该有的流程不能少。主持葬礼的司祭是宁海州的吏目魏世达。

根据司祭的安排,张可大亲弟张可仕居上,张可道次之,披麻跪在棺椁的左边,遇有来往祭奠者,下跪还礼。

张鹿安作为逝者的堂侄,属于三服亲,披麻戴白布冠、脚蹬白色茧布鞋,跪在张可道之侧后,依次学样。

午后,喇叭唢呐响起,祭文有念:

“有生必有死,遇死忽如归”

“耿耿丹心在,谁能计死生”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君自垂千古,吾犹敬一生”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魏世达那浑厚的嗓音,朗诵下来,余音颤颤。

张鹿安、张捡等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着张可大的棺椁被缓缓抬上牛车,随着叮铃铃的牛车铃铛声越行越远,众人开始各自返回。

不远处的人群里,许嫣带着头纱和左忠禹也在观看,这一切都彷如梦里,真到了这一步,曾经的往事许许,真的有那么刻骨铭心的仇恨吗?突然之间,许嫣的记忆中,出现了一个画面:那个刽子手在行刑的时候,表情非常痛苦;而那个被行刑的父亲,却是面含微笑。一切是那么的诡异。

“走吧,小姐”左忠禹还是忠于自己的信念的。

“嗯。左叔,这下对方的管事人都离开了,我们怎么办”许嫣自从“圣女”的神坛下来后,突然释然了,面对着这个照顾自己很多年的长者,开始称呼左叔。

“请容我先行试探一下”左忠禹道。

众人一起往城内走,张鹿安等人距离城门远,先行返回。左忠禹等人距离近,差不多几方同时到。

张鹿安突然看见前面有一个身穿白衣,身材高挑,头戴白袭遮顶纱的少女,正是许嫣。

张鹿安在一行中身高最矮,看到如仙子般的少女从旁飘过,不禁轻轻出声:快看快看,真是美女啊。众人纷纷向前看去。

张捡稀里糊涂“美女在哪呢?”那家伙天生手大脚大嘴巴大,大嗓门一出,连城门口的卫兵都能听得见。

许嫣等人见状赶紧快步走开,张捡又来了一句“是不是正在走开的那个?”

这下石锤了,许嫣的丫鬟许紫衣回头骂道“登徒子!”

陈利昭等人脸羞的通红,张捡还茫然问道“登徒子是谁?认错人了吧”

注1:今天的安徽省霍邱县,在明朝末年行政上一直归属于南直隶凤阳府寿州直隶州辖县,写作霍丘县。清朝乾隆年间,自称“十全老人”的那个老人因县名大怒:区区一个县怎么能用孔圣人的“丘”字?立马改正。使得这座从隋朝开皇十九年就开始行政建县,在当时行政建县至少也有1200年历史中名称一直未曾变过的霍丘城,不得不更名为霍邱。乾隆不知道的是霍丘得名于更早的霍叔,霍叔是周文王姬昌第八子,归隐之地,霍叔之丘,多么有历史内涵的名字,没文化的乾隆说改就改了,还一直沿用至今。本书为了贴近实际,全部写为霍丘。

目录
新书推荐: 我在现代留过学 绝世双萌:神医娘亲超厉害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