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通史演义 > 第99章 晋国联姻楚国,郑国何去何从?

第99章 晋国联姻楚国,郑国何去何从?(2/2)

目录

公子鲍听说齐国的公子商人通过厚待百姓和收买人心,成功篡位成为齐国国君,于是他效仿公子商人的做法,也把自己的家产散尽,用来周济贫苦百姓。在昭公七年,宋国遭遇了严重的饥荒,公子鲍把自己仓库里的粮食全都拿出来,用来救济贫苦百姓。同时,他还尊敬老人和贤人,凡是国内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他每个月都会送去粮食和丝绸,并提供饮食珍品,派人去慰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人,他都会收养在门下,给予优厚的待遇。公卿大夫的家庭,他每个月都会送去礼物。他的家族无论亲疏,只要有红白喜事,他都会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在昭公八年,宋国再次遭遇了大饥荒,公子鲍的粮仓已经耗尽,襄夫人于是拿出宫中的贮藏来帮助救济。整个国家都赞扬公子鲍的仁德。宋国的人,无论亲疏贵贱,都希望公子鲍能成为他们的君主。公子鲍知道全国人民都支持他,于是秘密告诉襄夫人,计划谋杀昭公。襄夫人说:“听说昭公将要在孟诸的草地上打猎,当他乘车出门时,我让公子须关上宫门,你带领国民攻击他,一定能成功。”公子鲍按照她的计划行事。

司城荡意诸,是个很有贤名的人,公子鲍一向很尊敬他。在这个时候,他听说了襄夫人的计划,于是告诉昭公说:“君主不可以出去打猎,如果出去,恐怕回不来了。”昭公说:“如果他们要造反,即使在国都里,又能避免得了吗?”于是让右师华元、左师公孙友留守。于是,他们把府库的珍宝都装上车,带着他的亲信,在十一月的望日(农历十五)从孟诸出发。他们刚出城,襄夫人就把华元、公孙友召进宫中,让公子须把门关上。公子鲍派司马华耦在军中喊道:“襄夫人下令:‘今天扶立公子鲍为国君。’我们除去无道的昏君,共同拥戴有道的君主,大家认为怎么样?”士兵们都高兴地说:“我们愿意听从命令!”国内的百姓也都愿意追随。华耦率领众人出城,追赶昭公。昭公走到一半听到这个消息,荡意诸劝说他逃到别的国家去,以期待重返故土。昭公说:“从祖母到国民,没有一个人不与我为敌,哪个诸侯会收留我呢?我宁愿死在家乡,也不愿死在别的国家!”于是,他下令停下车子,准备用田野里的食物让大家都能吃饱。吃完饭后,昭公对身边的人说:“罪过是我一个人犯的,与你们有什么关系?你们跟随我已经多年,我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们的,现在国内所有的珍宝都在这里,你们各自拿去逃生吧,不要和我一起送死。”身边的人都伤心地哭着说:“请让我们继续前行,如果有追兵来,我们愿意拼死一战。”昭公说:“你们白白地去送死,也没有用。我就在这里结束生命,你们不要再挂念我了!”不久,华耦率领的士兵已经赶到了,把昭公围了起来。他们传达了襄夫人的命令:“要处决这个昏庸的暴君,与其他人无关。”昭公急忙命令身边的人逃散,大部分人都跑了,只有荡意诸手持剑站在昭公身旁。华耦再次传达了襄夫人的命令,只召唤荡意诸前去。意诸叹息道:“作为臣子却逃避危难,即使活着也没有尊严!”华耦于是挥舞着戈矛直接逼向昭公,荡意诸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他,拔出剑进行搏斗。这时,周围的军队和百姓一拥而上,先杀死了荡意诸,然后再杀死昭公,昭公身边的侍从们也全都被屠杀。真是令人悲伤啊!史官有诗写道:“昔年华督弑殇公,华耦今朝又助凶。贼子乱臣原有种,蔷薇桃李不相同。”

华耦带领军队回去向襄夫人报告。右师华元和左师公孙友等人一起上奏说:“公子鲍仁慈厚道,深得民心,应该继承王位。”于是大家拥戴公子鲍成为国君,这就是文公 。华耦在朝贺完毕后,回到家中因心疼突然去世。文公赞扬荡意诸的忠诚,任命他的弟弟荡虺为司马,接替华耦的职位。文公的母弟公子须担任司城,填补荡意诸的空缺。

赵盾听说宋国有弑君之乱,于是任命荀林父为将,联合卫、陈、郑的军队去讨伐宋国。宋国的右师华元来到晋军,详细陈述了国人愿意拥戴公子鲍的心情,并且准备了好几车黄金丝绸,作为犒劳军队的礼物,请求和晋国讲和。荀林父打算接受这个条件。郑穆公说:“我们敲响钟鼓,跟随将军去宋国讨伐无君之贼。如果答应和解,那么乱贼就得逞了。”荀林父说:“齐国和宋国是一体的,我已经宽恕齐国了,怎么能单独惩罚宋国呢?而且国人的意愿是希望和解,我们顺应民意来定下这件事,不是很好吗?”于是荀林父和宋国的华元结盟,确定了文公的地位后便返回了。郑穆公回来后说:“晋国只贪图贿赂,有名无实,不能再成为诸侯的领袖了。楚王刚刚即位,将会进行征伐,我们不如放弃晋国而投靠楚国,这样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于是郑穆公派人向楚国表示友好,晋国也无法阻止。髯仙有一首诗说:“仗义除残是伯图,兴师翻把乱臣扶。商人无恙鲍安位,笑杀中原少丈夫!”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