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永乐大帝 > 第22章 将矛盾扩大化

第22章 将矛盾扩大化(2/2)

目录

而那高举的宝剑和凌冽的眼神,也成为了皇城中人们心中难以抹去的画面。他们都知道,一场关于权力、家族和未来的斗争即将上演。而朱棣,正是这场斗争中的关键人物。

随着朱棣的离去,皇城再次恢复了宁静。但那股肃杀的气氛却依然弥漫在空气中,预示着未来的风雨欲来。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那个在太子府中遭遇蓝玉袭击的燕王朱棣,他的勇敢和坚定,已经改变了整个京城的格局。

朱元璋坐在御座上,正与刘伯温、李善长等重臣商议国事。正当他们讨论得如火如荼之时,值守的军官突然前来禀报。朱元璋一听,顿时大怒,拍案而起。他严厉地问道:“你再说一遍,蓝玉在太子府中行刺燕王?这是怎么回事?”

值守军官不敢怠慢,立刻将刚刚的事情一一道来。是燕王自诉此事,有徐达长子徐辉祖护送,顺天府和兵马司都参与了。

正当此时,又有太监匆匆进来禀报,称顺天府和兵马司紧急奏报。朱元璋赶紧拿来奏折一看,顿时心中一沉,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这件事又牵扯到了太子,这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护卫自作主张刺探情况那么简单了。而且矛盾已经被朱棣扩大化了。

整个皇宫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行刺事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的阴谋和纷争。而他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迅速而果断地采取行动,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朱元璋对同样震惊的李善长和刘伯温下旨道:“李相,你立刻去把蓝玉叫进宫来,不要正式宣旨,就说是请他来问问情况,先稳住他。路上顺便问问具体情况。”他又对刘伯温说:“刘先生,你立刻去把太子叫进宫来,也问问情况。你们都不要插话,立即去办。”

李善长和刘伯温领旨后,立刻动身前往执行。他们的心中也充满了困惑和疑虑,但他们都明白,此刻必须冷静应对,尽快查明事情的真相。

朱元璋坐在御座上,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不仅是对他作为一国之君的考验,更是对整个国家安定的一次严峻挑战。他必须迅速采取行动,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他又立即起身去找马秀英,朱元璋此刻的心是惶恐的,真的是如此,这个感觉只有他当年的父母以及爷爷饿死的时候才有的感觉,他那时很无助,不知道往后往哪走,后来当了和尚,又去投了军,南征北讨,杀敌无数,最终在一干文武的辅助下建立了大明朝,而今自己最爱的嫡长子,最信任的太子朱标和自己的四子又发生了间接的问题,也是第三人引起的。莫非又要重演前面那些王朝的夺嫡之争,他是知道自己两个儿子的底细的,不会干这种事情,但是他们的身边人呢?或者围绕在身边的人呢?马皇后此刻也得到了消息,正在准备去看朱棣,却见朱元璋一脸愁容的过来,明白肯定也是因为这事。

朱元璋简要的把顺天府和兵马司的奏报说了下。马皇后一听跌坐在椅子上,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两孩子怎么玩这么大了?太子究竟是什么意思?蓝玉的平时在军中嚣张跋扈是出了名的,根本不把文官放在眼里。只讲义气。在册封皇后前,有前政权文官私下质疑过马秀英大脚。当场就让蓝玉给揍了。太子怎么还让他和朱棣动手?而朱棣却不直接回来禀报,反而把事情闹大,征召兵马护卫回宫。这是告诉天下人,太子纵容蓝玉行凶杀弟?文武百官如何看?百姓如何看?一向风评极好的太子,难道做不到兄友弟尊?容纳不了一个十二岁的兄弟?

朱元璋连忙宽慰说,自己已经秘密招太子和蓝玉进宫询问,相信事情会水落石出,当下还是要说服朱棣,不要把事情继续扩大化。一如既往的内部解决。马皇后痛苦的摇头说,皇上,你一向英明神武,你难道不知道这件事还能够像上一次那么简单解决吗?棣儿明显是刻意把事情闹大,要求一个说法和护身符。他不是要刻意针对太子,是要针对我们之前护卫刺探事件的大事化小啊。针对之前百官中那些过于维护太子地位的人。

的确,护卫的事情本就是一个意外,后来朱元璋他们总结了下,起初大概率应该是朱棣临时起意的恶搞,但是护卫自己乱了分寸攀咬了太子。而朱元璋和马秀英居然不做任何表态快刀斩乱麻处决了护卫就完了。而这一次估计朱棣不会轻易罢休了,但是此次牵扯的事情更为复杂。

此刻的朱标已经得到了朱棣强力手段以号称被蓝玉刺杀为由召集兵马护送自己进宫,大肆宣扬此事的消息,闹得这么大,惊动那么多人,作为太子,如果连这都不知道就失职了。此刻的尚在坐月子的常氏慌了,连忙求朱标帮忙求情。说这不过是误会,是自己舅舅的玩笑而已,值得燕王这样吗?朱标还没有回应便接到禀报刘伯温前来招呼自己进宫。朱标苦笑,看来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自己带大的弟弟。

蓝玉还在汤和的府邸,向汤和讲述了今天在太子府发生的事情。汤和与徐达,常遇春等人是蓝玉的前辈,所以蓝玉尽管凭着军功嚣张,但是在汤和面前还是不敢造次的,甚至有时也请教汤和。汤和听完就知道大事不好,指斥其糊涂。怎么和一个小子动手。还没有等问明原因。下人就禀报说李善长来找蓝玉。蓝玉再嚣张也知道此事闹大了。

皇宫大殿内,三方当事人已经到场。太子和蓝玉分别讲了今天的事情,蓝玉是避重就轻说是开玩笑。太子只能阐述事情,无法预设立场。汤和、李善长、刘伯温于一旁见证。朱棣则不发一言。大家其实明白就是蓝玉当时不爽,也想借此给朱棣一个教训,认为之前朱棣出风头压过太子了。但是没有想到朱棣年纪虽小却那么强硬,做殊死一搏,而且心胸也不宽广。出门后那么有心计大张旗鼓宣扬,从舆论上就压制住了太子和蓝玉。朱元璋从内心深处还是想高举轻放,准备呵斥下蓝玉,略施惩戒就算了,安抚下朱棣。都是从政治影响上考虑,目前建政时间不长,如果处罚重了,淮西集团肯定有所不满,本来就是小事情。蓝玉平常的鲁莽和跋扈众所周知,总不可能因此事重处蓝玉,甚至杀掉蓝玉。朱元璋的心态还没有过渡到后期大肆杀戮功臣集团。那时马秀英和朱标都不在了,已经没有能够握住屠刀的人了,刀出鞘则是血海无边。还有如果重处蓝玉,也给外人传递自己对太子不满的信号。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