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骥行三国 > 第26章 马良催婚

第26章 马良催婚(2/2)

目录

马良长叹一声,止住话题,另说到:“成都美景甚多,不舍明日准备去何处游玩?”

“我…”赵骥满脸尴尬,“我明日约了嫣儿”。

马良:“……”

次日,关嫣带着赵骥去到一家纸坊,这是家官营的作坊,专为皇宫和官府提供纸张,不过产量和质量都不高,所以不向民间供货。

走进纸坊,赵骥很快就发现了制约汉末造纸的技术瓶颈,对关嫣讲到:“提取的纤维太粗糙了,纤维中的杂质也太多,所以纸张才会发黄、表面粗糙有帘纹,而且提取纤维的工序太多、太耗时间,以至于生产成本过高了”。

关嫣不明白赵骥说的意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旁边一位正在筛取纤维的中年人却突然抬起头说到:“请尊下再细说说,你所谓的纤维是浆头的意思吗?”

赵骥这才注意到这个中年人虽未戴冠,但身上却穿的是儒服,只不过他用绳子把宽大的衣袖高高束起,乍看之下不容易和普通的作坊工人区分开。

赵骥好奇道:“阁下是谁?”

“在下李譔(zhuan,四声),字钦仲,梓潼涪县人,现忝居中散大夫之职”。

赵骥一听就愣住了,你一个士人没事在纸坊里干什么活?

李譔见赵骥愣住,立即就猜到了他的想法,笑着解释说:“在下虽是儒生,却喜好技艺之事,近日闲来无事,对造纸术起了兴趣,所以就来官坊亲手一试,看看能否有所改益”。

历史上的李譔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据三国志记载,他除了精通经学外,还对“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

来自后世的赵骥自然懂得保护技术专利的道理,他不回答李譔的疑问,反问到:“不知先生这几日可有增益?”

李譔不好意思道:“我也觉得是浆头…就是你说的纤维不纯的问题,但我还没找到对应之策,听阁下语气,应该是有办法,对吧?”

“不瞒李先生,在下确有改益之策”,赵骥给出肯定的回答,但并不具体细说自己的办法。

李譔等了片刻,见赵骥不继续往下说,这才恍然大悟,一拍额头道:“唉,在下喜好技艺之术,一时见猎心喜,是我孟浪了,孟浪了”。

赵骥既已清楚了当今造纸的技术缺陷,多留无益,便和关嫣告辞离去。

出门后,赵骥问关嫣:“你认识刚才那位李先生吗?”

“一个穷酸而已,不认识”,关嫣小嘴一撇表示不屑,但既然赵骥感兴趣,还是介绍说,“李譔本是先帝留给阿斗的太子庶子,后来又升任太子仆射,不过阿斗登基后,丞相就把他闲置为中散大夫了”。

“哦,可惜了”,赵骥不可能一直亲自负责纸坊的技术工作,最好有个技术宅按照自己指明的方向来细化具体的工艺方案,李譔倒是个好人选,可惜他是朝廷正式的官员,不可能给自己打工。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