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骥行三国 > 第43章 土法炼钢

第43章 土法炼钢(2/2)

目录

你自己呢,想要什么?

赵骥平淡回答:“我是监军,不过摇旗呐喊而已,不敢分匀战功,倒是这些亲身搏杀的将士颇多劳苦”。

我不要战功,但我手下的人不能不要。

李恢心中暗道,此子不可小觑,年纪轻轻居然就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实属难得。

赵骥不到两年时间就从一个末流的百石小官一跃成为两千石的大员,已经惹得不少人猜疑嫉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朝廷把他从武陵太守调任中监军加以监控就是明证。

他知道自己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有大的升迁,了不起会加些空头爵位,还不如把功劳全分给李恢、吴懿两位大佬,以及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下属,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人脉和势力。

既然这是赵骥自己提出来的,李恢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很快就按照他的意思拟了报功文书上报朝廷。

看着赵骥满意离开,李恢捻须叹道:“是个人才,但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了,你当真以为朝廷看不出你的用心,不过一纸调令的事罢了,唉,可惜可惜”。

赵骥返回堂狼时,孟琰也到了。

“滇池附近有铁,你发动族人沿着河流山谷去找,看有没有褐色或带铁锈的碎石,铁矿石会比普通的石头更重,应该不难找”。

“如果发现某处碎矿石比较多,就再溯着河流山谷往上游探查,一般来说能在两侧的山坡发现矿床”。

这种探矿的方法虽然原始,却不难找到一些小矿床,而且采矿量也足够满足当时的铁资源需求。

赵骥又交给孟琰一份图纸:“你按图上画的样子叫族人造座冶炼炉”。

赵骥给孟琰的图纸就是小高炉以及配套的水力鼓风机,也就是所谓的土法炼钢,这虽然在大跃进时期被认为是浪费资源的错误行为,但放在汉末确是了不得的先进技术,无论产量、质量都与当时的冶炼技术不在一个数量级的。

小高炉第一个优点是成本低,用黏土就能建造,而且建成后可以连续使用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

第二个优点就是炉温高、热效率高,高炉顾名思义就是把炉壁建得高高的,加量口开在炉顶,从上方加入铁料、木炭和用于吸收碳杂质的生石灰,再从下方鼓风,吹动原料和空气在炉内充分接触,液化后的铁就会下沉由出料口流出。

第三个优点就是产量高,根据后世学者考据,汉武帝国力巅峰期的铁产量能达到一万七千多吨,这在当时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但土法炼钢每炉就能出钢千斤左右,赵骥现在更担心的是落后的纯人工采矿量跟不上。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