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 > 第26章 九年义务教育的震撼

第26章 九年义务教育的震撼(2/2)

目录

而读书不止有这些花费。

还有请夫子讲学、赶考的费用。

他想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入仕,任重而道远啊。

想到这,他不禁叹了口气。

不过这印刷技术是什么,是跟书籍相关吗?

李世民来了兴趣,继续看着天幕的评论会不会出现相关内容。

“古代全国参加科举考试才十几万,现在全国高中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就有五千万,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古代读书人有质量,现代有数量啊。2023届大学生1158万,研究生130万。”

“建国之初人口5亿,4亿文盲。50年代开始扫盲,10年扫盲一个亿。如今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人口14亿,华夏文盲率不到3%。”

“九年义务教育啊,不上学犯法。”

“害,我大江城有个地方街道口知道吗?因为过了街道口,研究生多如狗,博士更是满街走。”

“最近几年,博士都因为太多,沦落到扫大街。”

“古代马车载重一般200公斤,五车就是1000公斤。按照每公斤竹简8000字来算。学富五车就是800万字。这阅读量,中学生轻松搞定。”

“今年刚考上清大,晒晒我的高中复习资料。[8米高书图]”

“恐怖如斯!我旦旦医学系献丑了。[一学期课本厚半米图]”

“华夏在短时间崛起,就是因为狠抓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为华夏之崛起读书!”

秦始皇被这书山图震撼到了,内心许久无法平静。

“少年强则国强,为华夏之崛起读书!”

“说的好!”

“这文盲是不识字之人吗?”

“14亿人口,文盲率不到3%!”

“岂不是人人皆识字,人人都有书读!”

“这后世之君,不怕百姓读书明理后作乱吗?”

“不上学竟然犯法。”

他的担心不可谓多余。

前些天咸阳宫的一场宴会,淳于越批判秦始皇施行郡县制,而是应该继续实行分封制。

淳于越的反对,只是一个导火索。

接下来几乎整个朝堂都牵涉其中。

而他自然是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他很清楚,一旦重新分封制,秦朝必定重蹈西周的覆辙,又将诸侯割据,战乱四起。

因此,这个争论毫无意义,郡县制是他一定会坚持的。

不过这场争论的出现,却让他意识到另一个问题。

像淳于越这些饱学之士,所学之书籍大部分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留下的典籍,自是鼓吹分封制。

李斯建议废止诸子,以吏为师。

因此,他打算焚烧部分诸侯国的史书,保留先秦诸子百家的藏书。

这样天下人就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判当今朝廷。

文武百官皆是陷入了无比的震惊之中。

“天下人都读书,书从何而来?有如此多的典籍吗?”

“这薄薄一册,是天幕所说纸张吗?瞧着倒是比竹简轻便很多!”

“每人一本,也是十几亿本。”

“一个人高中复习资料八米,就是二十四尺。嘶~所有人加起来得有万亿本了吧!”

“我大秦的藏书量,才几十万卷!”

“这这这......”

淳于越满脸的震撼之色:

“天幕说博士满街走,甚至沦落到扫大街!”

“这......是真的吗?”

他原为齐国博士,秦统一六国之后入秦,任仆射。

虽不知道后世博士的含义。

但他猜想后世的博士也是饱读诗书之人。

秦始皇听到了大臣们讨论的内容,不由得苦笑起来。

前些天咸阳宫酒宴上也只有七十的博士。

“朕统一六国之后,搜寻天下博士,也只找到几十个!”

“这些博士,朕如获至宝。”

说罢深深的看了一眼淳于越无奈道:

“即使出言不逊,朕也没有责罚。”

“这一比,我大秦啥也不是!”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