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前山小骆驼的新书李天的明末之旅 > 第75章 兵变

第75章 兵变(2/2)

目录

这批援剿兵里就有秦良玉的弟弟秦邦屏。想想也是,人秦良玉自己都是自筹粮草来辽东支援的,几年不发军饷,连饭都吃不饱,还不让回家!为什么不让回去?都回去了,我怎么要军饷啊!这就是答案,虽然很无耻,但就是如此!

宁远兵变最后是让何可刚来镇场,现在已不是历史上的辽东局势,岌岌可危,朝不保夕,现在后金都被人民军打跑了,留着十几万军队干什么?只能说有人要留着贪污用,有人是别有用心,想抓住军队拥兵自重,使利益最大化。

在安全局和太后紧急联系后,朝廷下旨,辽西只留下马世龙和何可刚部,一部镇守山海关,一部镇守宁远,其他部队各回原籍,陕西的回去剿匪,这样朝廷也不用这么大开支,一年六百万两银子,在华夏如今的海贸规模下,拿出六百万也不是小数!现在每年只要一百万两就能养着几万兵力,当然也包括吃空饷的银子在内,朝廷应该很乐意的,太后明白了这些,就快速决断,也算是很有魄力了。信王的算盘又一次打空,想抓住兵权是任重道远啊!

赵率教、何可刚都是孙承宗老大人督师蓟辽时提拔起来的,后来都到辽南接受过培训,家人后辈都是讲武堂毕业后,分到人民军各部,两个人现在是白皮红心。他们的军官都是接受人民军培训毕业的,两部都派了政治部,士兵和人民军一样的训练,一样的政治思想教育,只是没有挂人民军的旗号罢了。这一次兵变,因为二人素有威望,朝廷不得不让二人出任总兵,压服士兵,才让他们有了出镇一方的机会。

在接到孙承宗的命令后,两部都按照命令进入蓟镇和宁远,只要慢慢渗透掌控,人民军的边境除了宣化,再无漏洞。这也是孙承宗老头早早布下一盘大棋,现在发挥作用了。两部各有一个正规旅的编制,根据需要可以扩编,现在还只是装备了人民军第一代武器:燧发枪,复合弓,连弩,虎尊炮,弗朗机,地雷,震天雷,但是战术得当一样可以打的后金满地找牙,在明军中的战力也是首屈一指的。而且这些火枪、火炮都是经过改进的,射程、射速都不是明军同类准备可比的,因此两部倒也没有多少怨言,因为孙承宗老头亲口说了,两个旅的新装备随时可以换装,别看着眼馋,后面还会更新换代,换就换好的!老头很大气,两部也很服从的出发了。

就是这个秦邦屏不好弄,人家秦良玉兵力本来就不够用,紧紧巴巴凑了这些兵,来帮大明打鞑子,这可好,这位爷不走了,非要留在人民军,要去东吁打缅军土司去。

秦良玉是个巾帼英雄,气量自然是大大的,可是李天不想这么做。战场上谁也说不准,万一要是再伤了、残了或者战死,这怎么都说不过去!秦良玉就剩下这个弟弟了,四十多岁,一脸的悍勇桀骜之气,一看就是个不要命往前冲的主,这是谁的话都不听啊!看来只有秦良玉才能说服他了,李天没辙了,先让他去山地旅待几天吧!

给秦良玉发电报(石柱有华记的分行),问问她怎么办啊?人秦良玉直接一个字--去!但是谁能指挥的动这位爷呢?秦良玉回了三个字--陈奇瑜,原来认识啊!陈奇瑜在兵部当小官的时候,碰上秦邦屏来办诰身文件,结果一个多月也没有办下来,原因是这位爷不肯贿赂那些官员。陈奇瑜看不下去了,帮助他办了,从此他就只认陈奇瑜。李天一看那行吧,就去交趾山地旅,任什么职务陈奇瑜自己看吧。问秦良玉需要什么?秦良玉回了两个字:教官。这位可是惜字如金呐!

李天明白了,这是要人民军化,李天不在乎谁想来人民军,但这是秦良玉啊!忠心耿耿的秦良玉啊,看来也是心凉了,愿意接受人民军了,那就索性大方一点,给这二千多白杆兵配齐了军官,包括各级政治思想工作人员,新武器也配齐了,再配一个团的军官,所有讲武堂的培训教材,可以办分校了。

给秦良玉发了电报,问她这么办行不行?秦良玉回了一个字--善。我的个妈呀!你还别说,秦良玉五十多奔六十的岁数给李天当个妈,那是一点毛病没有。

把秦邦屏这位爷送上船,把一个整编白杆兵团和军官团送上船,李天踏实了,西南稳了!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