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442章 还是要有所遮掩的

第442章 还是要有所遮掩的(2/2)

目录

现如今,绝大多数诸侯国都是姬姓,列国储君能够挑选的妻子人选并不多。

有一个叫“秦晋之好”的成语,阐述的事实就是晋国与秦国经常性展开联姻,只是不妨碍两国成为死敌。

到后面,秦国与楚国互相有竞争,一样没少婚嫁往来,闹得秦国庙堂好几次被楚系所控制。

当前的列国宗室比较有节操,身为女子也明白既然嫁过去应该以夫家为重。

讲事实,女子出嫁是生活在夫家,夫家所有的一切也将由自己生出来的孩子继承。有能力帮一帮娘家没有什么,破了夫家去肥了娘家,脑子有多大的坑才这样害丈夫与子嗣啊?

“诸位。”孙林父已经确认一点,一个新的势力集团成型,并且是以自己为领头羊。他站起身来,说道:“以后就拜托诸位了!”,说着环顾行礼。

本来坐着的众人站起身来,一个个要么满脸严肃,不然就是一脸慎重,一起朝孙林父回礼。

之后的环节就是吃,碍于国丧好些食物不能端上来,基本是以素菜为主。

虽然说贵族也不是顿顿吃肉,禁了荤食却是一点荤腥都占不到,导致只吃谷物变得食量大增。

因为是特殊时期的关系,宴会也不能进行得太久,临近傍晚时分就散了。

回到家的众人,有资格去守灵会洗浴一番,换上了素色的衣服,再披麻戴孝齐备,前往宫城给卫先君臧守灵。

卫国已经朝列国派出使者,通知卫先君臧薨逝的消息。

得到消息的列国,他们自然会商量由谁前往卫国吊唁。

那么,晋国已经有郤至、楼令和魏颗在“濮阳”城内,卫国需要再派人去“新田”会知卫先君臧薨逝的消息吗?答案是需要。

原因是郤至等人过来前,卫先君臧还活着,等于郤至等人并非是带着吊唁的任务而来。

一码子事各归一码的前提下,礼节方面可不能出错,对吧?

孙林父洗漱之后并未披麻戴孝,轻装又隐秘地前往孔烝鉏的家宅。

这一次拜访,孙林父自然不是为了孔烝鉏这个人。

事实上,孔烝鉏并不在家,他人在宫城内给卫先君臧守灵。

“拜见晋新卿,参见中军尉,见过颗大夫。”孙林父肯定能够见到想见的人,礼仪方面也进行了很明显的区别待遇。

晋国的新军佐可以让孙林父用“拜见”这个词,中军尉自然用“参见”的说法,轮到不是位高权重的魏颗就用“见过”了。

那并不是看菜下碟,正常的礼仪规范而已。

郤至很直接地问道:“能够操控他们吗?”,所谓的“他们”所指就是那些参加宴会的卫国公族封君和贵族大夫。

“他们并不会对我言听计从。”孙林父不敢夸大其词,顿了顿又继续往下说道:“在约束卫衎上面,我们有共同的诉求。”

约束储君很正常。

约束一国之君也并非属于不正常的范围。

卫国又不是楚国、吴国或越国,他们与许许多多诸侯国一样,玩得是一国之君与众封君(贵族)一同治理国家。

那种现状之下,没有人会任由一国之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相互之间存在互相制约。

明智一点的一国之君,他们干脆就会与特权阶层约法,曾经的周武王以及周公旦就不止一次那么干过,多少落得一个众志成城的局面,国家也被治理得蒸蒸日上。

“约束吗?是啊,约束!”郤至想到了晋君寿曼。

现阶段的晋国,何尝不是卿大夫联合起来在约束晋君寿曼,奈何中军将的私心太重,导致对晋君寿曼的约束并不见效果。

晋国又因为中军将栾书的私心,应该团结起来制约一国之君的卿大夫,他们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郤至说道:“我们帮了你很大的忙,对吧?”

孙林父整个人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表情完全绷不住,用一种羞耻的神态问道:“不知道三位想要什么?”

着实是郤至说得太直接,有点把孙林父整懵了。

他们什么身份?谈及利益的时候,不应该更委婉一些吗?

再者说了,孙林父很清楚晋国为自己站台是为了什么,一定也不会让郤至、楼令和魏颗白忙一场,必然是要有所表示的。

“我们的目的是维持卫国与晋国的团结。”楼令不是看不下去,主要是看孙林父过于羞耻,接过话来修饰得好听一些。他笑呵呵地继续往下说道:“要知道,楚国一日不看清楚自己的身份,我们有义务维持‘天无二日’啊。”

看,同样是要好处的意图,涉及到天下大势,是不是变得高端了很多?

孙林父这才调整好情绪,一脸正色地说道:“晋国乃是伯国,为了天下稳定,林父自然义不容辞。”

接下来,楼令也就跟孙林父就着天下大势慢慢聊。

也就是楼令截断话题并接过去能够让郤至接受,换作是其余人的话,郤至早就发作起来。

一直安安静静坐着的魏颗又再一次羡慕楼令了。

魏颗不止羡慕郤至对楼令的态度,看到楼令能够将天下大势说得条条有道理,纳闷楼令哪里能知道那么多的同时,剩下的只有羡慕。

想对天下大势发表意见,不了解相关的信息,想胡说八道都说不出来。

能够将天下大势梳理出来,可以使用语言来进行阐述,无论在什么时代,类似的人都会令人高看一眼。

而在没有广播、电视、网络的时代,想要了解局势的难度可想而知。

孙林父还需要去宫城守灵,尽管正在谈兴上,也只能依依不舍地告辞离去。

为什么孙林父会依依不舍?自然是楼令对天下大势讲得言之有物。

目前哪怕是列国的顶尖人物,他们能够知道的信息也是在势力范围圈内,超出那个圈子就很难获得信息了。

刚才楼令怎么回事?提到楚国属于必然,可是涉及到吴国、越国、齐国、宋国等国家,楼令也能讲出听着像是事实的事迹。

那样子就不得不令人思考楼氏到底怎么回事,楼令是怎么收集到那般多的消息了……

目录
新书推荐: 我在现代留过学 绝世双萌:神医娘亲超厉害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