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三国演义白话 >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1/2)

目录

杨仪听到报告说前路有兵拦截,忙派人哨探。回报说魏延烧断了栈道,带兵拦路。杨仪大惊道:“丞相在世时,就预料到这个人日后必反,谁想到今天果然如此!现在他断了我们的归路,我们应该怎么办?”费祎说:“这个人一定会先捏造奏章向天子诬告我们造反,所以才烧断栈道,阻断归路。我们也应该上表奏明天子,陈述魏延的反情,然后再想办法对付他。”姜维说:“这里有一条小路叫槎山,虽然崎岖险峻,但可以抄出栈道之后。”于是他们一面写表奏报天子,一面带领人马向槎山小道进发。

后主在成都寝食不安,行动不宁。一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成都锦屏山崩倒,于是被惊醒,一直坐到天亮。他召集文武百官入朝圆梦。谯周说:“我昨晚仰观天文,看见一颗赤色、带角的星星从东北方落到西南方,预示丞相有大凶之事。现在陛下梦见山崩,正好应了这个征兆。”后主听后更加惊恐。忽然有人报告说李福到了,后主急忙召他进来询问。李福叩头哭泣着奏报了丞相已经去世的消息,并详细叙述了丞相临终前的言语。后主闻言大哭道:“天哪!你这是要亡我啊!”他哭倒在龙床之上,侍臣们扶他进入后宫。吴太后听说这个消息后,也放声大哭不止。多位官员都感到哀痛,百姓们也都痛哭流涕。后主因为连续几天伤感过度,无法上朝理政。

忽然有人报告说魏延上表奏报杨仪造反,群臣们都非常惊骇,纷纷入宫向后主启奏。当时吴太后也在宫中。后主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命令近臣宣读魏延的奏章。奏章中大致内容是:魏延以征西大将军、南郑侯的身份诚惶诚恐地向皇帝上言,指控杨仪自从总揽兵权后就率众造反,劫持丞相的灵柩并企图引敌人入境。他自己则先烧断栈道以兵力防守。谨此奏闻皇帝。

读完奏章后后主问道:“魏延是位勇将足以抵挡杨仪等人为什么要烧断栈道呢?”吴太后说:“我曾经听先帝说过孔明认识魏延脑后有反骨常常想杀他因为怜惜他的勇猛所以才暂时留用他。现在他上奏说杨仪等人造反我们不能轻易相信。杨仪是个文人丞相委任他为长史必然是因为他可用。今天我们如果只听信魏延的一面之词杨仪等人就必定会投降魏国了。这件事情应该深思熟虑不能草率行事。”众官正在商议间忽然又有人报告说长史杨仪有紧急奏章送到。近臣拆开奏章宣读道:杨仪以长史、绥军将军的身份诚惶诚恐地向皇帝上言称述自己在丞相临终时受命依照旧制行事不敢有任何变更并安排魏延负责断后姜维次之。然而现在魏延不遵守丞相的遗命自己带领本部人马先行进入汉中并放火烧断了栈道还企图劫持丞相的灵车进行叛乱。由于事起仓促他谨以此奏章向皇帝报告。

太后听完宣读后问道:“你们怎么看这件事?”蒋琬奏道:“以我的愚见杨仪虽然性格急躁不能容忍别人但在筹划粮草和参与军机方面与丞相共事多年经验丰富。现在丞相临终前把大事托付给他他决不是背叛的人。而魏延平时自恃功高对别人都不放在眼里只有杨仪对他不假辞色因此他心怀怨恨。现在他看到杨仪总揽兵权心中不服所以才烧断栈道阻断归路又诬陷杨仪企图陷害他。我愿意以全家老小的性命担保杨仪不会造反但实在不敢担保魏延不会反叛。”董允也奏道:“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满之心口出怨言。以前他没有立即反叛是惧怕丞相的威严。现在丞相刚刚去世他趁机作乱是必然的。而杨仪才干敏捷为丞相所重用必然不会背叛。”后主问道:“如果魏延真的反叛了我们应该用什么策略来对付他呢?”蒋琬说:“丞相一向怀疑这个人所以一定会有遗计传授给杨仪。如果杨仪没有依靠怎么能安然退入谷口呢?魏延一定会中计的。陛下请宽心。”不一会儿魏延又送来奏章指控杨仪背叛。正在浏览奏章的时候杨仪的奏章又到了奏称魏延反叛。两人接连上表各执一词。忽然有人报告说费祎到了。后主召他进来后费祎详细奏报了魏延的反情。后主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先让董允持节去劝解并用好话抚慰他。”董允奉诏而去。

却说魏延烧断了栈道,屯兵在南谷,把守住隘口,自以为得计。然而他没想到,杨仪和姜维星夜引兵抄到了南谷之后。杨仪担心汉中有失,命令先锋何平带三千兵先行。杨仪同姜维等引兵扶柩向汉中而来。

且说何平带兵直接来到南谷之后,擂鼓呐喊。哨马飞快地报告给魏延,说杨仪命令先锋何平带兵从槎山小路抄来挑战。魏延听后大怒,急忙披挂上马,提刀引兵来迎战。两军对峙,何平出马大骂:“反贼魏延在哪里?”魏延也回骂:“你助杨仪造反,还敢骂我!”何平大声呵斥:“丞相新亡,骨肉未寒,你怎么敢造反!”说完他扬起马鞭指着川兵说:“你们这些军士,都是西川的人,家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亲朋。丞相在世时,没有亏待过你们,现在不可助纣为虐,应该各自回家乡,等候朝廷的赏赐。”众军士听后,大喊一声,散去了一大半。魏延大怒,挥刀纵马,直奔何平而来,何平挺枪迎战。战了几个回合,何平假装战败而逃,魏延紧追不舍。突然,众军弓弩齐发,魏延拨马而回。看到众军士纷纷溃散,魏延更是愤怒,拍马追赶,虽然杀了数人,但还是止不住军队的溃散,只有马岱所带领的三百人坚守不动。魏延对马岱说:“你是真心助我,如果事成之后,我决不会忘记你的功劳。”于是他同马岱一起追杀何平,但何平引兵飞快地逃走了。魏延收拢了剩余的军队,与马岱商议说:“我们现在投奔魏国如何?”马岱说:“将军这话太不明智了。大丈夫为什么不自己图谋霸业,而要轻易地向别人屈服呢?我看将军智勇双全,西川的士兵谁敢与你为敌?我发誓同将军一起先攻取汉中,然后进攻西川。”魏延听后大喜,便同马岱一起引兵直取南郑。

姜维在南郑城上,看到魏延、马岱耀武扬威地杀来,急忙命令拉起吊桥。魏延和马岱在下面大喊:“早降!”姜维急忙派人去请杨仪商议对策。杨仪说:“丞相临终时,留下了一个锦囊,嘱咐说:‘如果魏延造反,临阵对敌之时,可以打开来看,里面有斩杀魏延的计策。’现在我们应该取出来看一看。”于是他取出锦囊拆开看时,上面写着:“待与魏延对敌时,方可拆开。”姜维大喜说:“既然丞相有遗嘱交代,长史你可以收好它。我先带兵出城迎战。”姜维披上铠甲骑上马挺枪在手引着三千军士开了城门一齐冲出鼓声大震摆开了阵势。姜维挺枪立马在门旗下高声大骂:“反贼魏延!丞相待你不薄你今天为何背叛?”魏延横刀立马回答说:“姜维这不关你的事!叫杨仪出来!”杨仪在门旗影里拆开锦囊看了一番后大喜轻骑而出立马在阵前手指着魏延笑着说:“丞相在世时就知道你日后必反所以预先交代了对策。现在果然应验了他的话。你如果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那就算你是真正的大丈夫我就把汉中城池献给你。”魏延听后大笑说:“杨仪你这匹夫听着!如果孔明还活着我还惧他三分;现在他已死了天下谁敢与我为敌?不要说连叫三声就是叫三万声又有何难!”于是他提刀按辔在马上大叫:“谁敢杀我?”话音刚落脑后突然响起一声厉喝:“我敢杀你!”接着手起刀落将魏延斩于马下。众人都惊骇不已原来斩魏延的是马岱。原来孔明在临终时授予了马岱密计只要等到魏延叫喊时就出其不意地将他斩杀。当天杨仪按照锦囊中的计策行事果然成功杀了魏延。后人有诗赞曰:“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而董允还未到达南郑时马岱已经斩了魏延与姜维会合在一处。杨仪写下奏表星夜送往后主刘禅。

后主下旨说:“既然已经明确了魏延的罪名,但念及他之前的功劳,赐予棺椁将他安葬。”杨仪等人扶着孔明的灵柩回到成都,后主带领文武百官,全都身披孝服,出城二十里迎接。后主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天。后主命令将灵柩抬入城中,停放在丞相府中,孔明的儿子诸葛瞻守孝居丧。

后主回到朝廷,杨仪自行捆绑请求治罪。后主命令近臣解开他的绳索说:“如果不是你依照丞相的遗言行事,灵柩哪一天才能回来,魏延又如何能被消灭。国家大事得以保全,都是你的功劳。”于是加封杨仪为中军师。马岱有讨伐叛逆的功劳,就用魏延的爵位来封赏他。杨仪呈上孔明的遗表,后主看完后大哭,下旨选择风水宝地安葬。费祎上奏说:“丞相临终时,命令将他葬在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也不用一切祭物。”后主听从了他的建议。选择本年十月的吉日,后主亲自送灵柩到定军山安葬。后主下诏进行祭祀,赐给谥号忠武侯;并命令在沔阳建庙,四季进行祭祀。后来杜甫有诗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又有一首杜甫的诗写道: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后主回到成都后,忽然有近臣上奏说:“边关传来消息,东吴命令全琮带领数万大军,驻扎在巴丘界口,不知道是什么意图。”后主惊慌地说:“丞相刚刚去世,东吴就背弃盟约侵犯边界,这可怎么办?”蒋琬上奏说:“我敢保证王平、张嶷能带领数万大军驻扎在永安,以防不测。陛下再派一个人去东吴报丧,并探听他们的动静。”后主说:“需要找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作为使者。”这时一个人应声而出说:“我愿意前往。”大家一看,原来是南阳安众人,姓宗名预,字德艳,官任参军、右中郎将。后主非常高兴,立即命令宗预前往东吴报丧,并探听虚实。

宗预领命后直接前往金陵,拜见吴主孙权。行礼完毕后,只见孙权左右的人都穿着素衣,孙权面带怒色地说:“吴、蜀已经成为一家,你们君主为什么增加白帝城的守军呢?”宗预回答说:“我认为东边增加巴丘的守军,西边增加白帝城的守军,都是根据形势的需要而采取的合理行动,都不足以成为相互质问的理由。”孙权笑着说:“你的才能不亚于邓芝。”然后对宗预说:“我听说诸葛丞相去世了,每天都流泪,命令所有官员都穿孝服。我担心魏国会趁机攻打蜀国,所以增加了巴丘的守军万人以进行救援,并没有其他的意图。”宗预磕头拜谢。孙权说:“我已经与你们结成了同盟,怎么会有背弃信义的道理呢?”宗预说:“我们天子因为丞相刚刚去世,特地派我来报丧。”孙权于是取来一枝金鈚箭将其折断,发誓说:“如果我背弃了前面的盟约,就让我的子孙断绝!”又命令使者带着香烛绢帛等祭品前往蜀国进行祭祀。

宗预向吴主孙权辞行后,与吴国的使者一同返回成都,拜见后主刘禅。他奏报说:“吴主因为丞相去世,也流泪哀悼,命令群臣都穿戴孝服。他们增加巴丘的兵力,是担心魏国会趁机进攻,并没有其他异心。现在他们折断箭矢发誓,决不会背弃盟约。”后主听后大喜,重赏宗预,并厚待吴国使者,让他们回去。于是,依照孔明的遗言,后主加封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加封费祎为尚书令,同样处理丞相事务;加封吴懿为车骑将军,授予假节督汉中的职位;姜维被封为辅汉将军、平襄侯,总督各处人马,与吴懿一同驻守汉中,以防备魏军。其他将校,依旧担任原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