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 第十第80讲

第十第80讲(1/2)

目录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这段经文是开示进入行阴区宇出现的第六种邪知见,「十六有相」。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解法同上,这里不再重复。

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指行阴的微细之相生灭不已,他能观照到八万大劫之内的万法。前面的色阴、受阴、想阴,是不是死了以后还有我——还可以受生?这是「死后有相」,由四阴而生十六相。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他讲这个肉身就是我,这是计「色即是我」,这是不是落入了身见?

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这实际上是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中」。这是外道的第二种邪见,非要讲死了以后还有我,色阴破了有受阴,受阴破了有想阴,想阴破了有行阴,行阴破了以后还可以受生。本来是可以受生的,但我们也可以不受生,明心见性而得解脱。他这种「死后有相」就似乎变成六道轮回,以此来误导众生使其落入六道轮回,而不去修证了生脱死的那种圣果。

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这是计「色不是我」。色身属于我所利用的而已。他这里就讲这个灵体是我,仍然没有破除我执。

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这里变成了「我小色大,我在色中」。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我只能是恒顺,消极地来适应;而不懂得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他分成自他。

皆计度言,死后有相:这四种不管是哪种情况,他都肯定死了以后有相。那死了以后有没有相呢?确实有相啊,但是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相破掉,把这个我相破掉,来证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是这个真如实相。他以死后有我相来否定证真如实相,是这种情况。如是循环,有十六相:因为他不知道有识阴,他知道前面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这四阴每阴都有四相,四四一十六相。

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这里作两种观照。第一种观照,是把那死后有相——「色即是我」,作为「毕竟烦恼」,就是没有菩提可证了,因为修阿罗汉就是在解脱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如果讲「色即是我」的话,受也是我,想也是我,还破什么烦恼啊?搞到底还是烦恼。「毕竟菩提」,属于后面的三种,「我大色小,色不是我,我小色大」,他懂得心性能相对独立开来,就相似于证到虚空天、虚空神的境界。以此作为是「毕竟菩提」,与前面的烦恼呢,这就是「两性并驱,各不相触」。

第二种观照,一个人一定是有毕竟烦恼,有肉团身,另外配其它三种,或者色大我小,或者色不是我,或者色小我大,这种人也叫「两性并驱各不相触」。或者他证到这个色即是我,这个肉身就是我。那么他那个我大色小,他是在这个肉团身的基础之上,心量大于色身,心量跟色身具有相对独立性:或者我小色大,心量小于色身。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讲是「两性并驱,各不相触」。「各不相触」是表示相互的独立性。

所以这四种情况,大小、小大、是、不是,分别对应于色阴、受阴、想阴、行阴,是不是十六相啊?

「毕竟烦恼」,有形有相的是不是都是烦恼啊?他以这个无形无相无为作为菩提。佛在前面讲烦恼菩提二转依号是怎么讲的?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这里他变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变成了有二法门。烦恼在前面破除了,在后面还会生出来;那么菩提在前面证到了,证到了那个前面生后面灭,这使我们的行阴仍然在这个轮回心里轮转。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死后有什么?有相。所以与别教破一切相见性相违背。这个相包括色相、受相、想相和行相,随着后面还有识阴里面更微细的那种生灭,都必须破除掉,才能见到真正的空性。

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注意,圆顿大教修行,生也好,死也好,都是我;有相也是我,无相也是我,无相不妨有相,有相不妨无相;我们要证的是无住大涅盘,不住有,不住空,不住中,在什么境界都是行菩萨道,在空在有都自在,始终要对这个法提起观照。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涅盘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这段经文开示行人进入行阴区宇出现的第七种邪知见,「计八无相」。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色、受、想这三阴比较粗浊,比较浮躁,断除了以后,在行阴区宇已经集中到见分、见性这个一精之明,所以既坚且凝。「凝」是凝结到一处,「正心」是相对于前面三阴那种粗心、浊心而言,心比较清净了,但这里仍然还是妄心。如果不是妄心的话,我们就不要修证了。「坚凝正心」,有振作气氛这个含义。

魔不得便:破除了受阴,外魔不能入心;破除了想阴,外魔没有办法在我们前面现相,因为我这个心已经不往外攀缘了。

穷生类本:因为进入了行阴区宇,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阿赖耶识,它包括了所有的见分、相分,「穷」就是穷尽所有一切万法之类,这个第七识现在坐镇阿赖耶识这个大本营,他把阿赖耶识大本营当成是自己的家。把阿赖耶识所有的这些东西当成是自己仓库里管理的东西,也叫种子识。

观彼幽清常扰动元:「观彼」就是观照行阴,谁观谁啊?自己观自己。「幽清常扰动元」这六个字就概述了行阴区宇的基本特征。「幽」是讲在行阴区宇这个心性的速度,行阴是八识体上微细生灭之相,它靠八识最近。「清」呢,前面的色阴是八识的粗相分,受阴和想阴也是八识的粗相分,同时又是八识的动相分;所以这三阴相对而言比较重,比较粗,比较浊,比较乱;那么这三阴破除以后进入了一精之明,相对而言,这个行阴是不是比较清啊?「常」,是指行阴区宇那种微细的生灭之相,就像波浪一样,一浪接着一浪,生灭不已,而且速度非常非常快。它一秒钟的这个生灭变化是1280万亿亿次,所以给人造成一种生灭不已的这种常相,而不像色、受、想三阴那种断断续续的相。「扰」是相对于第八识来讲。第八识已经显得平静,因为它的速度比行阴更快更快。那么第九识来讲,它是如如不动,其实如如不动是最大的动。你没有感觉的动,它到哪里都是不动而至。你说不动,它怎么能至啊?说它动,你根本没有感觉到,连等觉菩萨都感觉不到。等觉菩萨破生相无明都必须诸佛如来亲自帮忙。

想阴、行阴、识阴都有速度可言,唯有我们的真心没有速度可言。比如说我们一念到北京与一念到扬州火车站,这个时间有没有区别啊?没有。其实是我们感觉到没有区别,实际上还有区别,这还是想阴,心量扩大了;就是到了行阴都有速度,到了识阴还有速度,唯有到了真心没有速度。所以当我们一念观照到整个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上下虚空万法一念都是我的时候,你这个心力不可思议啊!第九识如如不动,其实是最大的动。

这个「动」,那就是接着「扰」后面而言,干扰了就有动,前面的「幽」、前面的常都在动,这是在行阴区宇的第五个特征。有动就是烦恼,那不动的时候是最大的动,动到极点了,是不是烦恼就圆满了?世间法叫物极必反。

「元」是对「动」而言,无量的动都是由行阴这个源头在动。这个「元」是针对色、受、想、行往外这个源头,在想阴的阶段,他以粗重的分别心感觉不到万法都由我在动,只有到了行阴境界,他进入了阿赖耶识种子仓库,看到自己是个仓库保管员,一切的东西都要经过自己进进出出,觉得自己是元老,是诸动之元。那么到了识阴来讲,识阴又成了诸动之元。那么识阴的动元是什么东西?就是生相无明。

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他在行阴区宇这种邪知邪见是在破除色阴、受阴、想阴的那种情况下而受影响所致。比如说,前面在破除色、受、想的时候,在破了以后就没有了;好,那我现在这个行阴破了是不是也没有了?没有了,就变成第八种计度。

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他是由前面色、受、想这三阴出现的情况来打妄想。以此作为一种逻辑推理来看这个行阴。现在虽然有,跟色、受、想三阴一样,有怎么办?破了不就没有了?他不懂得破除行阴以后还有识阴。

那么前面那个死后有相是不是也在色、受、想上打妄想啊?前面色阴破了有受阴,受阴破了有想阴,想阴破了有行阴。但是还可能行阴破了以后还又恢复色阴。它是由后后有而生计度。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的想法,是不是同样一种境界,各人有各人的执着?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这个道理好理解,没有色能不能现形啊?不能现形。所以这个色阴灭处,我们的身形叫无所因,也可以叫无所依。

观其想灭,心无所系:我们在这个现阶段,一个人如果没有思想了,你知道不知道自己存在啊?所以当我们想阴灭了的时候,就「心无所系」,与六根、与六尘再也不会发生联系了。

知其受灭,无复连缀:六根与六尘接触以后产生的一种直觉,也等于这个直觉是联系六根跟六尘的一个桥梁和纽带;现在我们的受破除了——比如说眼睛不看灯光了,这个受就没有了,眼睛与灯光是不是失去联系了?一个破了后面就没有了。从发展的前途来看,好像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这里的「阴性销散」,就是前面的色阴、受阴、想阴破除了。「生理」就是行阴,生灭之理。「而无受想」,离开了受阴、想阴——受阴、想阴是自己,色阴是自己站到自己前面的相分。那么没有受阴、想阴,纵有色阴在那里,生理有没有什么作为啊?没有作为,所以「纵有生理」,也不能对外界进行受、进行想,这叫「与草木同」,就跟泥巴瓦块这些无情物一样,这是产生了一种悲观心理,修还不如不修呢,越修越没有了。他不懂得破除了行阴、识阴以后,会进入大光明藏。

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进入行阴区宇的时候,这个色身是不是还在?这叫「此质」。色身还在就已经断除了对外六尘的这种受和想,什么都没得到,就得了一个空。这个色身死了,化掉了就更没有了。

因之勘校:「勘」就是勘察、探讨,「校」就是分析、印证。这是用心分析,在打妄想了。死后相无:他把这个行阴破了以后,认为什么也没有了,这是断灭论。

如是循环,有八无相:色、受、想、行这四阴,每一阴都是生前也是无相,死后也是无相。比如在色阴已经知道,破除了色阴,色阴是不是无相了?受阴破除了,受阴是不是无相了?这叫死后无相。怎么生前无相呢?那么没有进入行阴的时候,在色阴、受阴、想阴中,你能不能看到行阴的相?看不到。以此类推,四阴都是这样。这个色阴以行阴为例,就是在生前它也是没有相的。所以我们从娘胎出来之时,按照世间来讲,生前有没有相啊?没有相。明白一心三藏道理来看呢,他哪有个生?哪有个死?生而无生,死而无死。所以死后无相由前三阴来推断,生前无相由行阴来推断。行阴生之前是不是在色、受、想三阴中?你能不能看到它的相啊?看不到。这是八无相,反而堕落到凡夫的那种断灭论。

从此或计涅盘因果一切皆空:这是诽谤佛法。徒有名字,究竟断灭:是说说而已的。从色阴开始,前无因,死了以后什么也没有,后无果,这也叫拨无因果,一切皆空;他甚至把因果也空掉了。计断灭论的人,是下无间地狱的,这个罪过非常大。可是我们往往不理解,只以为杀人、放火才感召地狱之报,而不知道误解、诽谤大乘佛法这个罪过比一切的罪过都要大无量倍。

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注意,在这个行阴后面十种境界讲完了以后都是一句概论,像这些颠倒论都是下无间地狱,一切罪过之中,破见为最!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开示进入行阴区宇出现的第八种邪知见,「八种俱非」。于色、受、想、行四阴界限中双计有无,既计有相,又计无相,或者计非有非无,或者计亦有亦无,成八俱非相。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解法同上,这里不再重复。

于行存中,兼受想灭:「行存」就是行阴;「兼受想灭」,就是兼前面的受阴和想阴——前面已灭的受阴、想阴与后面现在的行阴。双计有无,自体相破:从上面两个角度来「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怎么破法呢?一个呢,以行阴之有破前三之无;另一个呢,以前三之无破行阴之有,这是「双计有无,自体相破」,下面还有具体的说明。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既不是有,也不是无。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前面色阴、受阴、想阴三阴是不是有啊?到了行阴时,三阴是不是无啊?所以在行阴的角度是不是也会没有啊?

行迁流内,观无不无:仍然从前面三阴开始,现在三阴现前,并没有看到行阴,破了三阴以后可以看到行阴了;那么在行阴阶段看不到前面三阴,破除行阴以后,是不是还会看到三阴呢?他认为从头到尾就这么颠倒轮回。破了前面看后面,破了后面再看前面的,这叫「双计有无」。如果这样搞来搞去,是不是始终在六道轮回?他不懂得行阴后面还有识阴,识阴破除方见真心。所以「观无不无」,就是行阴死了以后,色阴、受阴、想阴还会现前。本来是要脱离六道轮回,结果修了以后还又回到六道轮回。

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这里的「穷尽阴界」是自以为穷尽阴界,他只达到行阴,不知道后面有识阴。八种相就是四种阴,每一种阴都是非有非无,大家以此类推。从色阴开始破了以后没有了,他还没有看到受阴;当色阴灭了以后受阴就出现了。以此就知道在色阴出生之前,是不是也是无啊?就跟受阴一样。他是按照这个六道轮回去执着。在任何一个环节,你不能讲它是有,也不能讲它是无,所以说是「俱非」,俱非也就变成俱有。是这样形成这种生灭轮回。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就是从色阴、受阴、想阴、行阴任何一个环节来研究,死了以后也是有相,也是无相。

又计诸行:又于这个行阴中来执着妄计。性迁讹故:「讹」是虚妄的意思,这是讲行阴的迁流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如果到了识阴的阶段的话,他就知道行阴是由识阴而流出。心发通悟:这个「通悟」是狂慧、邪悟。

有无俱非。虚实失措:这里的「有无俱非」呢,已经不仅是从色、受、想、行这四阴上来执着,而是从一切的万法皆是非有非无来执着。既可以推导到断灭论,也可以推导到六道轮回。这个六道轮回呢,刚才已经推导过了;断灭论呢,他认为死了以后什么也没有。但是至于为什么生出来的,他没有办法解释,用自然两个字解释最省事。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死后俱非」也是不能讲有,也不能讲没有。就是说,拿不定主意,没有办法讲。你如果讲死了以后有的话,那么前面有的东西都当下没有了,何况人死了以后哪还有什么东西?也就是说色、受、想、行这四阴现在眼睛看得到的都没有了,何况死了以后还有什么东西?你如果讲他没有的话呢,又不甘心——色阴灭了以后有受阴,受阴灭了有想阴,想阴灭了有行阴,行阴灭了未必就不能有其它东西啊!这是一种糊涂理论,叫「虚实失措」。到底真还是假,你没有办法来把握。他这个理论自己都没有办法把握,所以研究了半天,给你一个糊涂答案,什么也讲了,什么也没有讲,也就是把人越讲越糊涂。

后际昏瞢:是他表达不清楚,你没有办法肯定他是对还是错,因为他本身就讲不清楚。无可道故:也就是在一般的情况之下,你还没有办法来回答他的问题,没有办法来指正他是对的还是不对。他本身就是个含糊的概念。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怎么「惑菩提性」啊?这个生也好,死也好;有也好,无也好,都是我的自性变现,什么话都没得讲。佛硬是讲三藏十二部经,对迷惑颠倒的众生进行种种的方便引导,那种方便引导也非常勉强,本来那个方便引导就是戏论法,可是众生反而又把它当成是真。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这个「心颠倒论」,因为他这种错误与外魔没有关系,完全属于自己用错了心。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销灭,灭已无复。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快穿:恶毒美人又被变态围攻 直播爆火资产过亿,被重点关注了 一日教官,终生为夫 繁枝闹叶 野蛮鬼医 位面商人卖房记 重重蒙蔽 野,更明撩 糊咖飒美且直,顶流影帝黏性追妻 开局养崽,靠异能带全家致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