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隋唐圣途 > 第四十七章 浪人之庄

第四十七章 浪人之庄(2/2)

目录

青莲也收起了钓竿,跨起了盛鱼的木桶,和阿熊一起回庄。

一路上,左青莲回想起阿熊刚才所说的话,一边若有所思。

“什么,你刚才说什么,你做事的那个米行,历城那个最大的米行都已经关门了。”

“天哪!天下的粮食都这么紧缺吗?连历城那个最大的米行都关门了,真的天下无米可卖了吗?”左青莲问道。

“这次却不是的,莲妹没有听说吗?”

“这次却不是米行无米可卖,相反,各大米行花高价从江南购来的白花花的大米都囤积在私仓里。”

“这次却是卖不出去了,因为新来的郡丞张大人命令官差开了官仓,然后叫每个地方官按照各地登记人口的户口册子以人口数发放了粮食。”

“现在啊,不光是历城,咱齐郡其他的地方也要照此推行呢,相信很快就要推行到咱们这里了。”阿熊回答并畅想着。

“真的吗?真有此事,难道这位郡丞张大人真的是个为民作主的好官?”左青莲道。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来到了浪人庄的大门口。

浪人庄是历城最偏远的地方。

????自三国以来,各地豪雄蜂起,战事延绵广披,生产无法进行,造成人为的饥荒;恶性循环下,原本已开发千年的中原各地,也常常可见白骨蔽野,千里无炊的局面。

三国之时,孙吴和曹魏对峙,每有战事,多在“四渎”流域间爆发,弄至该区域城垣崩毁,田园荒芜,人民流移四散,庐舍空而不居,百里湮绝无民。

“四渎”即江、河、淮、济,也就是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渎”中,至少有两条河流均经过山东境内,对山东的影响和冲击可见一斑。

到西晋司马氏统一天下,当地之民本该有安乐的日子可过,可惜“八王之乱”、“永嘉之祸”接踵而来,“五胡乱华”更加凶烈,再摧残得中原地区体无完肤,山东也不例外。

到晋室怀愍二帝蒙尘,晋室被迫南渡,成为南北对峙之局,淮泗流域和山东地区依然是受灾最重的战争凶地。

淮水和泗水,成为南北政权不成文的疆界,山东的一些边荒之地也沦落为“无民地带”。

在山东沂河和济水之间,便有一大片纵横数十里、布满废墟荒村的荒地,而无地容身者则以之为避难的安乐窝。

自先皇杨坚开国以来,隋国就没有消停过,光是对高国发动的大小战争就有好几次,而作为隋国和高国边境的山东更是首当其冲。

战祸连年加之天灾频频,山东的流民人数便为全国之最。

浪人庄原本是一个小荒村,但因为靠山临水,自然资源较好,加之地势较为开阔,原本便是齐郡人的左家兄妹便在大师兄现为掌门人的王薄的资助下将其扩大了规模,建起了庄园。

说是庄园,其实也是扩大版的荒村建筑而已,尽量多的使用了土木和石头等一些就地可取的自然建材砌成,只有庄子中间几间大房子盖了瓦,其余皆为茅草覆盖。

房子前面有一大块平地,系开辟为这些粗豪汉子平时习武、操练或打熬力气所用,平地里倒也安置了石锁、兵器架子,零零星星的摆放了一些明晃晃的兵器,那是长白军最近给他们补给的。

前几年,山东一带也是灾害不断,庄里也没有什么余粮,庄里弟兄也曾秘密外出干上几票打家劫舍的勾当以养活自己。

此次洪灾以后,粮食问题就更加困难了,最近一段时间,全靠长白军的补给度日。大家伙也想再去干上几票,但都被左孝友给制止了,说是义军对他们另有安排。

庄里倒是在平地上矗立着一具巨大的关帝塑像,说是塑像,其实却是石头所造。

虽然没有染色,看不出关公的赤面黑须及青袍,但倒也怒目威面,神采非凡,气势逼人,颇有几分关公的神韵。

一把石刻的青龙偃月刀斜倚在关公身旁。

关帝塑像高约五米,一丈宽,雄峙在一块长宽各三米的四方青石上,青石上刻四个大字“忠义千秋”,字体谈不上什么书法层面的水准,却也颇为有力,入石三分。

“忠义千秋”是左孝友从说书先生那里听到的,觉得非常喜欢,字体是花了几个铜钱从附近一个读书人那里学写的,然后非常虔诚的用自己的小关刀一笔一笔的刻上的。

很显然,关公是左孝友的精神偶像,而左孝友兄妹是浪人庄的精神领袖,故关公也是浪人庄的精神偶像。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