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南朝好将军 > 第三十三章 求援北周

第三十三章 求援北周(1/2)

目录

长安,未央宫。

“宣华皎使者上殿。”

宦官的声音尖锐而又阴柔。

一个身穿常服、一绺美髯的中年男子,低着头,踩着小碎步,走进殿里。

见礼毕,使者毕恭毕敬地道明了来意。

“启禀陛下,我家主公今为奸臣压迫,危在旦夕,愿以湘、巴之地进献,且乞王师南征,以御陈师。”

高坐于龙椅之上的北周皇帝问:“华皎因何叛陈?”

使者用一种悲愤的语气说:“安成王陈顼狼子野心,图谋不轨,于今年二月借口诛杀了中书舍人刘师知、尚书左丞王暹、右卫将军韩子高、尚书仆射到仲举等一批忠于先帝和新皇的肱骨大臣,我家主公乃先帝腹心,对先帝忠心耿耿,不敢有辱臣节,是故不得已而叛之。”

说到这里,使者举起手中书信,接着道:“梁王亦十分看重我家主公之忠心,愿出兵相助,此乃书信。”

宦官接过书信,交给皇帝。

这位相貌十分年轻的皇帝看完书信之后点了点头,然后挥了挥手,示意华皎使者下去,接着环顾群臣,问:“诸卿以为如何?”

沉默片刻,一人高声说:“臣认为应该南伐,湘、巴乃上游之地,且出产富饶,我朝若出大军,则湘、巴之地唾手可得,即可得其产出,又可坐拥地利,况华皎乃一方都督,麾下颇有兵马,可与之谋也。”

说话之人年岁颇高,位列群臣之首,殿内群臣人人颔首低眉,只有他昂首挺胸,和皇帝说话之前也没有行礼,甚至敢用目光直视皇帝。

年轻皇帝朝这人点了点头,心内阴郁,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只得道:“国公所言甚是,还有人有其他意见吗?”

说话之人乃是当朝大冢宰、皇帝之堂兄宇文护,他的意见,谁敢反驳,是故群臣皆寂然无语,惟垂手而立。

沉默良久,忽有一人列众而出,手执牙笏,朝皇帝行礼毕,说:“前岁东征,死伤过半。比虽循抚,疮痍未复。今陈氏保境息民,共敦邻好,岂可利其土地,纳其叛臣,违盟约之信,兴无名之师乎!”

听了这人的话,群臣都暗自点头,一方面是大为赞同这人的话,另一方面则是佩服这人的勇气,不愧是以性鲠正闻名天下的崔宣猷崔御正,除了他以外,恐怕也没有第二个人胆敢当面反驳大冢宰宇文护的提议了吧!

年轻皇帝听了崔宣猷的话,也是暗自点头,但他不敢擅自做决定,把目光投向了宇文护。

宇文护并没有因为崔猷反驳他而露出任何异色,而是认真听完了这位老臣的发言,思索了片刻,心中计议已定,抬头直视皇帝,说:“崔御正所言也有道理,但是未免太过迂腐,华皎叛陈乃是大好良机,岂可错失,请陛下下诏南伐。”

年轻皇帝听了,心里虽然不认同,却也只能点点头,“那就依国公所言,即刻南伐,至于具体战略,就有劳国公费心了。”

“臣遵旨。”

话说李青牛率领部曲加入太守骆牙的军队后,临川军集合完毕,当天便出发了。

第一天大家的精神头还挺足的,路也好走,走了一天,一口气走了好几十里的路程。

傍晚,部队找了一处河边平坦宽阔的地方安营扎寨。

走了整整一天的路,没吃东西,累倒是其次,主要是饿,李青牛忍耐着咕咕直叫的肚子,和手下士兵一起挖灶埋锅,准备做饭。

后勤官送来了一小袋米,还有拳头大小的一块腊肉,连肥带瘦,颇为诱人。

李青牛看着这块腊肉,咽了口口水,鼻子仿佛已经闻到了蒸腊肉的香味,不过,看了一眼之后,他却奇怪地对后勤官说:“你是不是搞错了?我们队有将近百人,这么一小块腊肉怎么够吃?”

后勤官笑了笑,“李队主,你说笑了,这块肉是你一人的配额,其他普通士兵,哪有资格吃肉?他们吃的是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宋赢家:从拯救李清照开始 王朝逐月录 朱元璋穿越崇祯 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熢火之下 穿越开局,捡个野生娇妻当个宝 五代十国:英雄的崛起 大秦:父皇你怎么诈死?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返回顶部